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

Micromega MyAMP & 德川w3-1878發燒版



最近的敗家也差不多到一種極限了!
連從來不曾當過月光族的我也光光溜溜~


一、PC/訊源:
CPU: Intel i7-6700k (OC 4.5G)
RAM: A-Data XPG DDR4-2400 8Gx2 (OC DDR4-3000)
MB:  ASUS ROG Maximus VIII Hero
VGA: MSI GTX970 Gaming Golden Limited Edtion
SSD: Plextor M6P 256G
PSU: Corsair HX1050w
S/W: Foobar
訊源:音樂檔在NAS中,走網路線至PC用Foobar播放

二、DAC/DDC
A:羊羹 Bladelius USB DAC
B:Micromega MyAMP
C:Real Cable Nano-DAC

A:KECES MUS-155

三、USB線
Supra USB A to B 1m

四、光纖線
ASEN Velocita 2m

五、同軸線
Real Cable AN7510

六、訊號線RCA
A:老田 Promise MK3+
B:Crystal Cable Connect Special CU

七、喇叭線:
Audio Quest Type 4

八、喇叭
德川  w3-1878 發燒版 (烏木色)

九、其它
Audio Quest jitterbug
電光火石 音響用角錐


以上除了 MyAMP、Supra USB線、Audio Quest Type4 喇叭線、德川w3-1878發燒版,以及jitterbug之外,
都是網友借我的,不過上面的東西加一加也差不多50k了@@"

本來用的是 Altec Lansing 的 PT-6021 ,是老哥借我的,
可是聽久了實在有點膩,在網友幫助及自己爬文、試聽以及空間量測結果後,
選擇了 Micromega MyAMP 搭配 德川w3-1878發燒版 這組當做主力先玩玩看!
本來是要直接帶走 MySpeaker 的,但無奈桌面空間不夠,只好退而找3吋的全音域喇叭。

目前聽起來雖然比之前的好不少,聲音清楚了些,人聲比較前面,
聲音感覺好像比較清澈?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形容,比較不會糊糊悶悶的。
來自不同角度的聲音也比較能辨別得出來,這是要叫空間感嗎?
但和 PT-6021 相比,在人聲音量差不多的情況下,那種流行樂的碰碰感就比較弱,
沒辦法,Altec Lansing 的喇叭就是用碰碰碰聞名的,
不過我把 PT-6021 的subwoofer拿來當重低音輸出喇叭,算是稍稍補了一些。

以 MyAMP 來說,用光纖線和USB線,似乎聽不太出差別,不知道是機子本身DAC的限制,
或是它這兩者的解析能力差不多,又或是線材的影響,
不過我想最有可能的就是我耳功未純,聽不出來XDDD

但如果改用 Bladelius (羊羹) 當DAC,轉以RCA輸入 MyAMP 後,就可以明顯感受出它的氣勢比 MyAMP 強些,
但我是有在懷疑會不會是因為 MyAMP 的三組類比輸入都有到1M ohm的關係。都是個人猜測,所以應該是錯的,哈!
但聽一陣子後還是用回 MyAMP 自己的DAC,目的就是要發堀它的潛力。

從老哥借我的 PT-6021 直接換到近50K的組合,如果沒明顯的感受的話,那就真的是木耳中的木耳了!
雖然離「高音甜、中音準、低音沉」還有點距離,而且這大概也只能算入門XD
不過我想夠我撐好一陣子了,
據說不run它個幾千hours是聽不出潛力der!

只好再繼續操它吧!
科科科科!

最後就來一張調整角度,並把久遠的"15吋"螢幕拿出來硬湊雙螢幕的照片當結尾吧XDD



2017/02/27 更新
_DSC1303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